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以新质生产力创造美好生活

admin 科技资讯 2024-08-24 18 0

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今天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节日。让我们向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们致敬,并送上节日的问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是岁月长河里的光。他们始终心系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不畏艰险、执着追求,推动我国科技事业成长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黔贵大地,科技工作者们有的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有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或应对国家安全重大挑战作出重大贡献;有的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用科技服务民生……他们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守护着贵州儿女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姜鹏(后)在“中国天眼”馈源舱内工作(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在贵州的15年时间里,姜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成长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总工程师、贵州射电天文台执行台长,亲身参与并推动了“中国天眼”从天马行空的设想变成“国之重器”。如今,“中国天眼”发现的脉冲星总数超过900颗,是同一时期世界上所有其它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年观测时长常年保持在5300小时以上,在中国科学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年会中,连续三年被评为年度优秀设施第一名。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姜鹏带领的FAST团队的执着与坚守。“我们将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助力贵州多找矿、找大矿、找好矿。”长期扎根西部一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胡瑞忠在矿床学理论和找矿预测方法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胡瑞忠与团队讨论问题胡瑞忠领衔的“华南陆块中生代陆内成矿作用”成果,拓展了矿床学的理论和找矿应用体系,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说,科研人员一定要有献身科学的崇高理想,严谨治学,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作为我国发酵工程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面向国际环境科技前沿,数十年如一日矢志攻关,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生化反应“电子流守恒原理”和电子计量学方法,获得生物脱氮过程的一系列电子计量方程和系统计量模型,突破国际上生物脱氮研究领域120余年来无法逾越的难题。周少奇在户外科研周少奇说,作为一名环保科技工作者,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把论文写在贵州和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既是科研事业开拓者,又是提携后学的领路人。近年来,他们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他们善于发现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敢于放手、支持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积极引导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矢志不渝开展科技创新,逐渐成长为全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官志忠指导研究生搞科研在贵州民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富矿精开资源利用实验室”内,贵州民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贵州省高性能绿色高分子复合材料科技创新团队领衔人张道海正带领团队成员和学生们开展科研攻关。科研之余,他积极推动学院与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并建立实践基地,以此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他表示,教育能够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在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业领域,他们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展现了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弘扬科学家精神,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美好生活。今天,我们向科学家致敬!整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熊江睿设计 聂婧文编辑 李娟二审 杨韬三审 闵捷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