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展史(四)丨从艰难创业到濒临倒闭,再到走出海外

admin 科技生活 2024-10-03 3 0

在华为拓展海外市场的这些年当中,作为国际大厂的思科,其实对华为一直都不算很友好,甚至思科在2003年1月底的时候还对华为提出了诉讼,指控华为侵犯了思科的知识产权。但其实我们用如今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思科或许是华为发展史当中的“贵人”,因为正是因为思科的存在,才让华为对专利以及知识产权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也正是因为和思科大厂的这场官司,大大加强了华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同时也成为了华为国际扩张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当时华为的处境算得上是内忧外患,这也让任正非有了产生卖掉华为公司的想法,与此同时,摩托罗拉当时也在需求和华为的合作,在2003年的十一月底,华为和摩托罗拉已经签订了一份意向书,当时华为的估值达到了75亿美元,但是摩托罗拉当时恰巧经历了人事变动,而当时心上人的摩托罗拉高管,以花费重金收购华为这样一家不知名的外国公司实在是太贵,所以放弃了这份计划。也正是这次收购计划的失败,让任正非坚持了要自己走下去。

说到这里,也许很多人认为我为何会说恩科是华为的“贵人”,答案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华为和恩科官司让华为认识到了,如今自己要继续拓展海外市场,那么迟早会和美国的这些高科技公司产生竞争,所以华为内部做了生存假设,这也是“备胎计划”的由来,这时候的华为不会想到,在十几年后,备胎计划将会是华为的救命稻草。2004年,华为正式成立了深圳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随后华为加大了科技研发,其中包括芯片领域和操作系统等硬核的科技领域,之后通过无数科研人员的努力,而这些科研人员的努力成果,将在华为的未来的生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为度过这次难关,与运气和自身的实力都有一定的关系,而度过这次难关的任正非也意识到了,是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才导致华为有了内忧外患,甚至准备卖掉自己的情况,所以华为重新设计了高层决策机制,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轮换”机制,其每人的任期有六个月,在轮值期间,相当于华为公司的首席运营官。而轮换机制的出现,也代表着华为的体系正在从个人决策向着集体决策转变。但是这个机制在被2018年的时候彻底废除,转换为轮值董事长机制。

2004年,华为在荷兰取得了一份重要的合同,也是它在欧洲取得的第一份合同,这也意味着华为将会在欧洲市场彻底站稳脚跟。同年,华为在欧洲收获了自己第二份具有战略意义的合同,至此华为将自己的移动通讯业务拓展到了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当中。但是在当时的市场当中,变化也是非常大的,首先爱立信受够了马可尼,而阿尔卡特则和朗讯合并,诺基亚更是和西门子联合宣布合并电信设备业务,这些老牌巨头们通过强强联合的手段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量,这让华为很不好受。

不过,多年来的压力让华为早已不在是那个初出商场的“小白”,即使是这些巨头们强强联合,华为依然一路追赶,凭借着多年来科研人员的努力,让华为在2007年的时候成为了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2008年,全球市场又迎来了一次金融危机,而在这次危机当中,华为依旧逆流而上,其再一次抵挡住了危机,而这个时候的华为已经是和爱立信和诺尼亚齐名的全球第三大电信供应商。之后华为任重而道远,其在2010年的时候进入世界五百强,同时也是这500强中唯一的非上市公司,最终华为造2013年也凭借着2390亿人民币的营收入坐上了全球电信通讯行业的头把交椅。

结言

总结来看,华为公司自创立以来,从刚开始的活下去,到现在有了自己的追求,这都是它一步一个脚印自己走出来的,而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电信通讯行业的霸主,离不开无数华为人日日夜夜的努力。也正是在华为坐上全球电信通讯行业的头把交椅时候,华为又一项业务异军突起,它便是华为消费者终端,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手机业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