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城市应开放更多应用场景为氢能北斗量子科技产业提供热腾腾的“试验场”

admin 科技资讯 2024-09-26 6 0

东西湖区革新大道综合能源站,工作人员为一辆氢能源厢式货车加氢。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武汉依迅北斗公司技术人员演示北斗导航拖拉机。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如果把新技术新产业比喻成一架飞机,那么应用场景就是起飞的跑道。

19日,在政协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多位委员的发言提到“开放场景”,建议政府为北斗、量子、氢能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产业营造热腾腾的“试验场”。

低空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两会期间,在这些时下最牵动人心的科技议题下,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城市应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既要孵育那些大胆的创新设想,更要“接得住”创新成果的变现,让技术创新真正改变我们的生活。

■ 既是“试金石”,也是“出题方”

多位委员发言提出“开放应用场景”

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在19日的政协委员发言中,有5位委员提出“开放应用场景”。

市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和建议打造北斗全区域转化应用集群场景。市政协常委,致公党武汉市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王延轶建议推动量子科技产业场景示范应用。市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高宗余建议拓展智能建造应用场景,构建现代建造产业体系。市政协委员、武昌区政协主席王兴文建议加快低碳场景培育。市政协常委、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金永红建议拓展氢能场景应用。

“设计师在电脑上先将项目‘造出来’,进行分析,模拟施工流程,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优解,能避免错综复杂的结构在空间上产生冲突或脱节。”高宗余介绍,目前,不少建筑企业已经在一些示范项目或关键结构上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真正感受到“一模到底、无图纸建造”带来的便利性。

高宗余认为,应用场景是新技术的“试金石”,也是技术持续发展的“出题方”,“武汉市可以持续开展不同应用深度的智能建造项目培育,丰富智能建造在水务、园林、城市更新等板块的应用场景,做大项目蓄水池,加快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创新”。

“量子科技产业是武汉市‘965’产业链中5条未来产业链之一,已有一定的科研基础以及产业集群。”市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副主任、教授徐刚说,在此基础上,武汉市更要集聚优势、乘势而上,支持量子科研成果转化,加速推动量子科技和产业链发展。

推动场景示范应用,是为前沿科技注入实用基因,让技术成果一经“发射”就能精准击中市场痛点。徐刚建议,可以构建政务、交通、金融等领域量子保密服务,实施气象环保、PNT、医学诊断、大地测量等领域的量子精密测量应用,来拉近量子科技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 技术本身不是产业,只有应用才是产业

企业家表示技术发展离不开应用场景的支持

“对专注于北斗产业的我们来说,希望能得到更多应用场景,得到更多尝试、突破的空间和舞台。”市政协委员、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依迅北斗)董事长付诚说。

依迅北斗是武汉本土企业,已在汉深耕20年,在数字化城市治理、精准化环卫、垃圾分类、北斗系统管理等方面,技术位于全国前列。然而,其第一个规模化应用示范却在太原完成。

“北斗本身不是产业,只有北斗应用才是产业。”付诚介绍,北斗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应用场景的支持,可以预料的是,北斗会逐步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港口物流、共享单车、无人机、精准农业、测量测绘等多个生产生活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

付诚说:“我们希望制造出的“北斗产品”应该符合这几点:便宜,让每个老百姓都用得起;管用,能解决用户痛点而不是仅靠情怀去推广;好用,仅在实验室里好用不行,需要像智能手机一样,小孩子都能操作。”

而以上所提到的产品特性,都需要在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实践而成。

市人大代表、武汉光谷数字产业集团总经理张翔宇与付诚有相同的感受。

张翔宇向记者介绍,近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万兆城市”建设。张翔宇认为,作为全国少有的拥有双算力中心的城市,武汉成为全国大型算力网络的关键节点。武汉启动“万兆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恰逢其时。在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AI、云计算、大数据模型等新技术都需要大量应用场景的支撑。

“‘数字光谷’的建设运营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场景,企业相关技术得以不断进步。”张翔宇说。

3个月前,《东湖高新区推进应用场景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发布;2周前,武汉经开区也召开了专题会议,讨论、研究自动驾驶汽车示范应用场景延伸的问题。“武汉正开创更多的新领域、新赛道,让更多的新技术在这里生根发芽。”张翔宇说。

■ 聚焦新赛道,下好“先手棋”

武汉今年将实施应用场景拓展工程

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应用场景拓展工程。具体包括发布数字经济应用场景200个以上,争取国家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打造“双智”协同发展示范先锋城市等。

开放应用场景,武汉一直在努力。

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庞大的市场是我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如今,数字经济深入武汉大街小巷,一条“街”上你能感受到元宇宙,一亩“田”里凝聚着北斗+智能驾驶的智慧,每一个生产节拍的效率提升,受益于5G和千兆光网应用,每一次争分夺秒,背后有5G和智慧辅助诊疗的创新。

对此,市人大常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邹薇对此深有感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数字要素来进行全新打造,有待开发的应用场景还很广阔。”她提出,近两年来,武汉数字经济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城市综合算力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将数字技术应用在智慧城市应用发展方面,能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期待把更多的生活场景真正变成技术的应用场。

抢占应用场景,就是打造智慧高地。市人大代表、中电光谷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助理总裁、中电光谷武汉数字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黎表示:“2023年是人形机器人和大模型同步迸发的一年,具身智能已成为AI研究新热点。期待武汉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抢到先机,下好先手棋,在数字化工厂和高科技产业园区等空间率先提供研发及应用场景,为武汉相关产业企业的发展助力。”

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在对未来产业的布局中,武汉着力打造量子科技示范应用场景,原子量子计算原型机、量子安全芯片、量子计算云服务平台等产品相继发布。武汉持续推动量子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培育量子科技核心企业共15家。

随着氢能产业链条逐渐完善,武汉氢能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截至2023年9月底,全市各领域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489辆,计划建设的11座加氢站中,6座已建成并取得经营许可证正式投用,另外5座正在加紧建设。

(长江日报记者李慧紫 栾嘉雯 郝天娇)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