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智能融合网络系列创新产品重磅发布

admin 科技资讯 2024-09-25 14 0

在第八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智能融合网络创新论坛”上,中国联通研究院发布中国联通6G移动算力网络、中国联通5G新通信系列、中国联通“慧开放”系列、中国联通随星联四项创新产品。

2024年8月23日,在第八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期间,由中国联通和中国通信学会算力网络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智能融合网络创新论坛”在南京隆重举行。在本次论坛上,中国联通研究院发布了中国联通6G移动算力网络、中国联通5G新通信系列、中国联通“慧开放”系列、中国联通随星联四项创新产品,聚焦5G-A/6G网络演进、新通信业务创新、星地融合,助力中国联通推进网络向新、‌技术向新、服务向新,携手合作伙伴推动相关产业实现升级革新。


创新成果1

中国联通6G移动算力网络创新产品

随着近两年AI大模型的迅猛发展,催生如ChatGPT、SORA等AI应用的规模落地,同时伴随着智慧汽车等终端算力的增强,推动车联网等端边网云协同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对运营商网络的算力、存力、带宽等巨大需求,激发着通信网络的新一轮变革。移动网络需要具备提供内生算力服务的能力,推动网络由外挂智能向内生智能转变。随着6G网络架构的深入研究,IMT2030(6G)推进组发布的《6G网络架构展望白皮书》中也明确提出把计算功能引入6G网络,将算力网络的概念延伸到移动网络。

中国联通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开展算网融合的架构和关键技术研究,探索移动算力网络的潜在方案,基于此和浪潮公司合作研发了6G移动算力网的原型样机,并圆满完成了IMT-2030(6G)推进组组织的6G移动算力网络关键技术测试工作。

样机系统主要包括计算节点、移动算网控制、算网调度等关键模块及配套周边环境,通过在核心网侧引入移动算网控制功能,并增强控制面网元能力和算网资源管理能力,实现了移动算网资源感知、算网业务编排及融合调度能力。另外,在此基础上也开发了配套的前端操作界面,支持算网资源情况和融合调度的可视化展示。


创新成果2

中国联通5G新通信系列创新产品

中国联通5G新通信系列创新产品,是联通聚焦泛在联网通信,开展技术创新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成果由中国联通自主研发,包含端、网、业三大方向,六个类别。

在端侧,联通进行了5G新通信APP、APP SDK与原生终端SDK的同步开发与迭代升级,深度挖掘芯片能力,打通端侧数据通道,形成的软件产品可匹配原生终端,也可兼容市场现存的4/5G终端,在5G新通信的业务拓展期,助力联通快速开展业务部署与用户行为培育,最大化拓宽业务市场。

在网络侧,为了兼顾端网演进的一致性,联通也大力投入5G新通信能力平台研发,形成5G新通信控制面平台与媒体面平台产品,打通网络数据通道,以“平台+网络”双链工作模式兼容VC与DC业务,提高联通网络对5G新通信业务的承载能力。

在业务侧,联通自研应用小程序与配套业务AS,已实现六大类业务场景,可通过功能升级满足各行各业的定制化需求,助力联通5G新通信特色应用迅速投入细分市场,发展2B2C用户群,实现产品优化升级。

端网业5G新通信成果协同配合,可按需搭配也可全套部署,打造一站式5G新通信解决方案,为行业用户带来更便捷更安全的业务入口,为公众用户带来更为丰富的业务体验。



创新成果3

中国联通“慧开放”系列创新产品

中国联通“慧开放”系列创新产品,基于5G-A核心网网络,通过构建能力开放平台,进行网络和业支能力的统一汇聚、统一开放,形成面向企业级能力开放底座和系列产品。

目前慧开放系列创新产品已实现:

第一,流量加速宝,基于策略控制能力,针对流量业务,实现尊享加速、保障业务质量;第二,专网智路由,基于边缘网络下沉,针对专网场景,实现业务智能分流、提升业务体验;第三,业务泛接入,面向未来网络演进趋势,融合星地互联多维网络能力,实现网络能力开放平滑演进。

此外,慧开放能力平台作为5G-A能力孵化器,已孵化二十多个5G原子能力及原型API,全方位构建端、管、云的网络端到端能力孵化、能力封装、产品锻造的一体化产品孵化体系。

创新成果4

中国联通随星联创新产品

中国联通随星联星地融合创新应用是中国联通与国内领先的商用物联网卫星网络之间互联互通的一次融合创新应用,我们通过创新的融合互通产品打通了双网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了短消息(包括语音短消息)的双向通信,在应用层面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应用。
一、在物联网应用层面,实现了将卫星物联网终端的信息采集到运营商网络系统进行数据的融合和统一管理。
二、实现多模终端与运营商平台间短消息的双向通信,在应急救援、海事、物流等多类场景均有广泛的应用。
三、实现在运营商网络无覆盖区域,多模终端之间通过“卫星网络+运营商网络”双网进行短消息通信。产品有效扩展了运营商网络的覆盖范围,实现了数据的泛在通信和准实时传输。随着双网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联网卫星系统的不断完善,将实现在更多领域的创新和应用。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