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港科技城:站在改革潮头,眺望科技最前沿

admin 科技资讯 2024-09-20 15 0

潮新闻客户端 丁珊 孟迪杭州紫金港科技城■改革项目: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改革连日来,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东部核心区,紫金港科技城科创活力涌动、智造刷屏出圈:作为西湖区首个都市“工业上楼”项目样板,永创智能将工厂装入大楼里;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杭州华大”)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全省重点实验室,成为助力浙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建设以来的成果切片。坐拥西湖大学、浙江大学,众多研发机构、创新平台集聚,紫金港科技城不乏精彩的科技创新故事。但业界颇受困扰的问题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成改革,可不可能有一条明确的路径?广阔市场和院校高墙之间的壁垒怎么有效打破?产业上下游、左右链如何更好集聚,发生化合反应?作为环高校创新生态圈的首圈、省级科教人一体化改革试点,紫金港科技城正在向改革要答案。轮当联盟轮值主席以机制驱动“自转”“以往同一区域的企业、高校,产业链上下游的耦合力度不够,具有配套作用企业之间的联动不足。”杭州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改革中他们会同区科技局、蒋村街道、三墩镇,搭建包括主席团、轮值秘书长、主导产业子联盟等“1+1+4”创新联盟架构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科创活力。紫金港科技城从“AI+BT”“AI+智造”龙头企业中遴选轮值主席,每日互动、阿里云智能集团、杭州华大等均是轮值主席之一,目的显而易见:带着成员,朝着新质生产力加速奔跑。轮值主席的日常职责,则横向统筹联盟活动和日常运行。对此,作为环紫金港创新创业联盟首任轮值主席,杭州华大首席科学家刘龙奇信心满满。去年生命科学研究院落地杭州后,凭借新一代测序仪的技术优势,杭州华大与西湖大学、阿里云等达成战略合作,“我们和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发起的‘杭州基因组联合论坛’,场场爆满,吸引300多名生命健康领域专家参会互动,推动形成相关项目合作30余项。”如果说,以往是点对点的线,未来将是多维的面:杭州华大准备建成生命科学基因组学创新联合体,实现实验室、平台跨学科、跨行业融合,发挥互补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为科技成果的转化转移创造更多可能。同样作为轮值主席,每日互动董事长方毅把改革的切入点放在数字经济产业链上。“近期,我们邀请著名投资人、数字经济企业家共商共聚,围绕数据安全挑战、数据嵌入人工智能等问题研讨。”方毅说,接下来将通过联盟多“每日互动”,发挥好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数智龙头企业的技术引领,为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增添动能。各生产要素“破圈”融合、产业链上下游加速耦合,紫金港科技城陆续举办“西湖链链看”合成生物产业对接会、智慧物联对接会,打破圈层,元素驱动、涂鸦智能、珀莱雅等2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眼下,紫金港科技城正着力打造浙江省信创和商密产业园,推动信创产业高水平聚集。目前,玉之泉、芯体素、羲和光电等20余个项目相继落地,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升国内产业的竞争力。打破转化壁垒畅通市场和高校快速通道应对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全球性难题,科创浓度高的区域,往往将改革的着力点放在链接资源、创新服务的圈层上。今年以来,紫金港科技城完善“圈层”力度不断加大:落地创投在内的创新服务机构,建成西湖大学新型产学研基地,由中建国际投资(浙江)有限公司建设的西湖未来生命科学园正在推进,未来会承接西湖大学成果转化项目。此外,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创新机制的有力牵引下,更多优质科创项目在校门口落地。西湖大学杨剑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今年6月,杨剑创立的西湖未来基因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已入驻紫金港科技城,空间达400多平方米,他们开发的新药靶点基因发现平台正在最后调试。“这个平台汇集大量生物医学数据,利用人类遗传学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发掘重大疾病的新治疗靶点基因,预测新药临床试验成功率。”杨剑说,这将大大拓宽未来药物开发的维度,加速药物开发进程。据悉,杨剑等10名科学家已陆续落地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这些正在产业化进程中的优质项目,将在未来释放无尽势能。科技创新要持续涌动,还需要营造稳定、公开、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目前紫金港科技城企业服务驿站已经建成,提供项目审批、工商注册、创业陪跑等十大增值服务专区的服务,让企业可以办事不出城。不久后,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服务综合体即将落成,作为省级试点标志性成果之一,该综合体将覆盖知识产权申请、交易、保护、产业化一体的科创生态体系。“未来这里将实现综合服务和产业孵化两大功能,计划到2027年,成交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9000项以上。”紫金港科技城有关负责人说。三个关键词:策源地、生态圈、工具箱浙江省社科院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 周盛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改革实践,立足当地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以激励创新为导向,系统性重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为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贯通的整体效能提供有益借鉴。一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建强创新策源地。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充分发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的“引领极”作用,聚焦国家所需、自身所长的重大原始创新、前沿创新、交叉创新,构建项目型、任务型创新联合体,集聚创新资源攻克难题,为提升区域创新活力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动力”。二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做大创新生态圈。“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创新机制,为做好创新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奠定组织基础。期待未来能进一步优化精准施策、梯次培育的政策体系,加快培育“瞪羚”“独角兽”等创新型领军企业,不断培养壮大科技型企业家队伍。率先探索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体制机制,充分激活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生态圈持续扩容提质。三是强化协同创新机制,丰富政策工具箱。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围绕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青年人才成长全周期,构建起服务综合体,有效提升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在此基础上,建议未来以系统思维优化政策贯通、人才共用、资源共享、成果互认的协同创新政策体系,持续放大教育科技人才叠加倍增效应。“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